不打不骂,用这三个步骤,不伤自尊地批评孩子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非常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真的想要打骂、惩罚孩子,但是做错事的时候,只是说教,孩子根本“不长记性”。所以很多时候,爸爸妈妈都觉得,那些不打不骂的方法,太理想化了。


另一方面,我们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也会担心话说得太重了,伤到孩子的自尊。


通常在我家里,我队友负责“讲道理没有用”,我负责担心批评重了伤自尊,完美平衡。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如何不伤自尊、“温柔地”批评孩子。



每个人都需要自信和自尊,哪怕是1、2岁的小孩,他们也会有自尊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孩子其实是很要面子的,他们不喜欢我们当着别人的面批评他们。有时候也只是需要一个台阶下,他们就会停止哭泣。


孩子们们最初的自信的来源是家人的爱里获得的。但是小朋友也需要通过错误来学习,恰当的惩罚可以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其实宝宝从1岁前就会有意识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会有一定“影响力”了,1、2岁的孩子会慢慢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其他人。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提醒孩子他们的这种影响,并教他们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他们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是什么,他们应该感到内疚。不过,内疚不等于感到羞愧或自我贬低。内疚感源于“同理性”,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三观”。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们学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想办法弥补过错。


跟大家分享一个前不久发生的姐弟两之间的冲突。前阵子我们全家在巴厘岛度假,傍晚的时候,两姐弟背对着海,在沙滩上玩沙。那画面太美好,我蹲在离她两半米远的地方,想要把它拍下来。



突然间,弟弟身体朝姐姐倾过来,姐姐立马防御性地扬起沙子,想要赶走弟弟,保护自己的地盘。当时由于弟弟脸上抹了防晒霜,沙子一上脸就都粘在皮肤上了,而且主要集中在眼睛的部位。弟弟立刻闭上眼睛,本能地要用满是沙的小手去揉。


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我一下子急了,立即抱起弟弟,并对妞妞说道:妈妈讲过多少次了,不可以扬沙子!我赶紧把弟弟抱到一旁去冲洗。


在弟弟的挣扎和大哭声中,我把他脸上的沙子大致冲洗干净了。然后叫上妞妞,一起回房间。此时妞妞还在玩,她抱怨着走过来,说自己还想玩。


我抱着弟弟,让妞妞坐在我旁边,此时我已经比刚才平静多了,还是非常严肃地说:妈妈刚才很生气,因为你把沙子挥起来了。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是怕弟弟过来弄你的沙堆。但是玩沙子的规则是什么呀?”


- Never throw sand to people. (不要朝人扔沙子)


-对,it will get into people's eyes. THAT'S HURT!(对,沙子会进眼睛,这样会很痛!)


- 是。


- 你刚才听到弟弟哭了吗?


- 听到了。


- 弟弟的眼睛很难受,因为沙子进眼睛了,妈妈只好用水给他冲洗,把眼睛里的沙子冲走。你是不是也很不欢沙子和水进眼睛?我们现在就回房间,给你和弟弟洗澡换衣服。


走在路上,我又对她说,你知道弟弟喜欢什么吗?你可以想想办法,让弟弟开心吗?


- 我把球给弟弟玩!


- 是的,弟弟喜欢玩球,但是球本来就是弟弟的呀。你还可以给弟弟分享什么呀?


- 那……那……晚上我把我的冰淇淋分享给弟弟。


- 好的,那晚上你把你的冰淇淋分享一些给弟弟。



我的确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什么样的惩罚是有意义的?


我希望孩子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在父母的强权下,心不甘情不愿的道歉,心里还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或者偏心。


总结我的批评策略是三步法“温柔的批评”。这其实是我这些年和澳洲人打交道学到的——外国人特别会“拒绝的艺术”,批评或者拒绝你的时候,完美地保护你的自尊又让你无力反驳。这个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工作中。


第一步:为孩子的行为寻找借口——“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可能没有意识到”或是“我明白你本来是想...”。首先告诉她,你相信她是个好孩子,并不是有意做坏事。你可以告诉孩子她这样做让你很不开心,但是你生气的是这件事,而不是不爱她。


第二步:告诉孩子哪里做错了,以及这样做会如何影响别人。——“弟弟被你打会很疼”,还可以加上“你打过他好几次了”,“你没有考虑他的感受,对不对”...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而是不让她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第三步:及时弥补错误。事情已经发生了,牛奶瓶已经被打翻了,就算觉得再糟糕也无法挽回,但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弥补过错,比如:“我们怎样做能让弟弟感觉好点呢?”弥补错误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是道歉、安慰、分享、打扫卫生的形式,也可以做其他家务,比如擦地板、垃圾分类等等。让孩子知道如果自己的某些行为伤害了家庭和谐,但她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自己的错误。做点什么,我觉得这比一句“对比起”或者“我错了”有意义多了!


如果是在游乐园或则其他地方,和其他小朋友有了摩擦,我也会鼓励孩子从行动来“弥补”过失,比如给小朋友吹一吹,或者鼓励她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别的孩子。


但是不要忘了,在孩子努力弥补自己错误的同时,也要表示赞赏和感激,好的行为要强化和鼓励哦。


还有一些关于如何纠正孩子错误的问题是大家经常问到:


01

我家孩子一点都说不得,我一说她哪里做得不对,她就非常生气,反倒搞得像是我做错了什么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些孩子天生自尊心强,自我评价低,对批评很敏感。虽然我们常说要对事不对人,犯错不代表是“坏孩子”,但大多数孩子并不能听出你是在批评他们的错误行为还是在批评他们自身。所以我们一批评,哪怕我们很注意语言技巧了,孩子还是可能觉得我们是在批评她。孩子们的世界非黑即白,如果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他们会感觉非常糟糕。


所以我的建议还是,试着在批评之前,“曲线救国”,先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帮她把她的“借口”说出来。告诉她你是爱她理解她的,再告诉她这样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最后鼓励孩子想办法弥补过失,或者和她一起去弥补过错。


02

我该如何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呢?


澳洲今年推出了一部超级火的动画片教“Bluey”,IMDB评分9.5分,才出了几十集,下载量已经直逼Peppa pig了。



我和孩子都非常喜欢看这部动画片。其中有一集里,小狗Bluey和她的妹妹Bingo因为“奶奶会不会跳牙线舞”这个问题争论起来,Bluey和Bingo给奶奶打视频电话,证明自己是对的,奶奶不会跳。于是妹妹Bingo很伤心,不和Bluey玩了。Bluey很难过,就去找妈妈求助:我对了,Bingo错了,但她就不和我玩了,这不公平。


妈妈说:亲爱的,你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希望你是对的呢,还是希望Bingo和你一起玩?


在妈妈的提示下,bluey想到一个好办法,她电话奶奶,教会了奶奶跳“牙线舞”,然后给Bingo看,奶奶会跳了!于是问题解决,两人和好如初。


我觉得Bluey和Bingo的爸爸妈妈做得特别棒!如果孩子不能独立地解决眼前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谈话假设场景来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比如,可以对孩子说:“这样做会有怎样的结果呢?如果那样做会……”来描述问题,提示孩子一些思考的方向,让孩子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孩子主动思考不同行为会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哪些不同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我想”怎样做。


有一次,妞妞和她的小伙伴一起玩,妞妞想要吃小朋友的面包(小姑娘提着一袋小面包),而那个孩子总去抢妞妞的气球,两个人互不相让。我就提示妞妞,如果你想要吃Y妹妹的面包,你想想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和她交换呢?


不过,当你尝试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时,他们提出的建议可能会让你哭笑不得——“把弟弟送走就好了呀!”???? 这时你可以反问他:“这当然是一种选择,但这样做谁来照顾弟弟呢?没有爸爸妈妈和姐姐,他会不会很难过呀?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孩子学会考虑到其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教育孩子肯定不是什么容易的事,需要有足够耐心来引导孩子,这样他们会越来越擅长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当孩子成功地解决了眼前的难题,别忘了及时鼓励他们:“太棒了!这么做果然是对的!”让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去独立解决问题。


03

孩子的自尊心好像特别强,我该怎么办?


有段时间,妞妞总是说“我不会”,并且说“我不学”,因为“我不会”、“我不敢”。如果你鼓励她,说她可以的,她还会说“我不行的”“我不棒”……每当听到孩子觉得自己很差劲时我都会很心痛,想要紧紧抱住孩子告诉她,她在我们心中是多么的特别。


但是仔细想一想,搞清楚这背后的根源,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


我们往往认为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会更快乐,但研究显示,这样的人并不一定在学业和人际关系方面表现更好,甚至不一定会更快乐。恰如其分的自尊心、内疚感是正常的反应,也有助于我们改进自己的行为,收获友谊,自我成长。


当孩子不敢尝试、不愿意尝试,说自己不会、不行、不棒,可能是因为我们表扬得太多了。我们过多地告诉孩子,你很棒,孩子反而害怕自己做不好,失去你的这样的评价,甚至失去你的宠爱。


过分赞扬孩子可能会适得其反。有些时候,你越是努力向孩子证明他很棒,孩子就越可能觉得自己很糟糕,担心自己永远都配不上你的称赞。在一项对比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一些孩子分为两组,一组参加增强自信的课程,另一组孩子则直接接受学科指导。结果显示,那些真正掌握数学和阅读技能的孩子会更有自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教育的重点应是帮助孩子提高真正的能力、学会与人交往,而不是单单是让孩子相信自己很棒。


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太妄自菲薄、感到自卑。自尊心太强,怕“输”,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或者太在意他人的评价也会使人痛苦,抑郁的风险也会更高,并且还会导致“自我预言”的恶性循环:这样的孩子会害怕尝试新的事物,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法做好。他们还会觉得自己无法和别人好好相处,因而尽量避免各种社交场合。还可能引起完美主义,觉得没什么东西值得自己满意。


提高孩子自信的方法并不是教他们如何自我感觉更好,而是帮助他们减少过分的自我专注,更多地关注在事情上。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人们往往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真正的自尊并不是口头上的“爱自己”,而是不再一遍遍自我怀疑。想想你和真正的好朋友们在一起时,你并不会过分纠结“我是不是不够好?”或者“他会不会不喜欢我?”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寻找比“自我”更值得关注的东西——无论是友谊,还是学习一门新的技能。


04

成功会增强孩子的信心吗?


大多数时候会的。但有些孩子会很快低估自己的成功,认为自己表现得并没有那么好。研究发现自尊心太强的人成功后反而会比失败后更焦虑,因为他们会担心自己下次就做不好了,总是觉得无法满足别人对自己的期待。


心理学上有一种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方法叫做“回顾过去”,简单来说就是给孩子讲一些他曾经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比如,“还记不记得第一次学滑板车的时候,你在公园里摔倒了好几次,现在你已经可以想滑到哪就滑到哪了!”重点是要让孩子意识到那些之前他做不到的事,现在已经可以做得很好了!


05

我觉得我的孩子也能够做好,但他不愿意按我说的去做,怎么办?


爸爸妈妈首先要认清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认为”孩子能够做到一些事是很容易的,但他们具体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每天晚上让孩子上床睡觉时他总是磨磨蹭蹭地不想去睡觉,你可能需要想想其他办法。这并不是“别的孩子/妹妹都能乖乖地自己睡觉,你怎么就不行”的问题。合理要求指的是孩子大部分时间能做到的事,或是稍微超出他们能力范围一点的事。


要是孩子还做不到,无论是你给他奖励还是惩罚,都是没有用的。我记得曾经在讨论“如厕训练”的时候,也和大家分享过这个观点,奖励和惩罚并不是如厕训练成功的关键,并不会让上厕所这件事变得更加顺利,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


07

怎样才能鼓励孩子好好表现呢?


认可孩子的努力和进步。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当他做正确的时时,你会由衷为他感到高兴。而我们可以选择性遗忘掉那些孩子曾经做错的事。千万不要当我们小时候也会反感的那种总是叨叨不休的人。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成长,现在的他已经不是以前的他了,所以那些曾经犯过的错也就没必要再提了。


现代育儿理论中,正面养育的观点强调,我们应该善于强调孩子的进步和改变——“哇!你和弟弟在好好分享玩具呢,真棒!”“你越来越擅长和别人沟通交流了!”,或是“听说今天你教新同学用小自行车,你越来越乐于助人了!”


要相信语言的力量。告诉孩子,不要担心你曾经做错了什么,以后会不会做错什么,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努力。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