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支一枚人生翻盘筹码


你不在意的3000元,可能就是小镇青年启动人生逆袭之路的敲门砖。



长年生活在聚光灯之外的“京五坏外”人群,随着“下沉市场三巨头”拼多多、快手和趣头条的成功逐渐浮出水面。孕育出这些亮眼独角兽的土壤,是数亿三四五线城镇居民,其中“小镇青年”因为具有更大的用户成长空间和商业机会,成为人们最关心并企图去理解、描摹的对象。

小镇青年是中低收入但具备高成长性的人群代表,新技术、新模式一方面在挖掘下沉市场的商业价值,也为小镇青年带来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

 

小镇青年群像:信息平等、充满斗志、一穷二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2018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8.3亿人,快速城镇化成为小镇青年崛起的经济基础。另一个引发沧海桑田的变量就是移动互联网。一部智能手机,让小镇青年可以平等地获取信息,看到更多人生可能性。

在拍拍贷和南方周末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小镇青年发展现状白皮书》中,可以看到小镇青年的群像:这是一群期待挑战、充满斗志的年轻人,58.2%的小镇青年希望能够克服困难、继续拼搏以换取更好的未来。

不过,当改变命运的梦想被点燃之后,现实又会很快给他们浇上一盆冷水:小镇青年要逆袭,除了一腔热血什么都缺:缺人脉,缺技能,缺经验,更缺迈出第一步的启动资金。

以一个北漂应届毕业生为例简单算一笔账:58同城公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企业平均支付国内大学生的薪资为7915元/月。按照8000元月薪来算,税后收入约6200元,扣除房租水电杂费3000元/月,剩下3200元,在一线城市仅能解决温饱,但无法为自我增值做更多投资。考虑到中国人口中拥有本科学历的人群占比非常低,据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拥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仅为8.7%,广大小镇青年的月均可支配收入只可能比上述数字更显“囊中羞涩”。 

人们在探讨可支配收入时,表面上讨论的是具体数字,但实际上是在关注背后的人生可能性。如果这些年轻人可以拥有更高的可支配额度,他们将获得怎样的人生转机?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买个包包、出门旅游的三五千元,就是横梗在小镇青年打拼道路上的一道鸿沟,就是小镇青年一次技能培训的机会、一次生产工具升级的机会、一次在大城市站下脚跟的机会。

 

稀缺的资金

关于金融可得性与机会平等之间关系的探讨由来已久。

早在17世纪40年代,就有通过金融创新帮劳动者换取生产机会的案例。现代收割机大幅提高农民作业的效率,但价格昂贵。美国工业家、近代收割机发明者之一麦考密克(Neil MacComick)首先使用“退钱保证”的销售方法,农民只需要花30美元即可获得6个月的使用权,如果对效果满意,就可以支付剩余的90美元购买机器,6个月的试用期足以让农民扩大生产,收割粮食,创造更多的收入来购买机器。

麦考密克和他发明的收割机

金融承担着跨时间、空间分配社会资源的任务,就像是经济体中的血管,而普惠金融就像是毛细血管,让普罗大众也能通过金融服务改善自身收入水平。

如今,大部分年轻人已经习惯了在手机上享受借贷、理财等服务,但在十几年前,在手机上能实现小额信贷还是有点天方夜谭的事情。

在网贷普及前,信用卡是满足个人小额信贷需求的主要方式。1985年,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在珠海中行诞生,截至2018年末,据央行发布的《2018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0.49张,而2016年美国的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已经达到3.16张。此外,信用卡持卡人群都是信用优质的社会精英人群——这就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舍默所说的“银行家悖论”,为了控制风险,银行更愿意为资质良好的人锦上添花,却很难为最需要钱的人雪中送炭。

合理定价、流程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是稀缺的,小镇青年作为“夹层”人群迫切需要这样的服务。


小镇青年的困境和翻盘的筹码 

“我刚毕业没多久,从江西到广州来上班,刚找到一份工作,但广州租房吃住都不必老家便宜,试用期工资仅能勉强供应房租,实在没法生活又不想家人担心。”

“我在一家公司上班,需要考一个本科文凭才有上升空间,现在家里刚刚搞完装修经济不宽裕......"

“我今年6月毕业于银川一个很一般的三本本科,我很想离开银川去重庆打拼,可我连一万块钱的都拿不出来,家里条件也比较贫困,如果我不走出去为这个家庭努力一把,这个家就没有改变的希望。”

房租、培训、路费……这些就是小镇青年们微小又具体的困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小镇青年数量超过两亿人,一穷二白的青年迫切需要命运翻盘的筹码。

过去的金融服务难以解决一个问题:海量的、同质化的小微需求与授信效率的矛盾。

毕竟金融服务不是公益活动,不解决风控问题,小镇青年就无法获得授信。大量的、有标注的闭环数据可以有效训练风控模型,运营时间长、交易数量多的机构具有规模优势,风控和反欺诈技术方面更有优势。以国内最早成立的网贷平台之一拍拍贷为例,据拍拍贷披露,其累计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1亿人,2018年全年撮合借贷金额为614.98亿。去年拍拍贷15-29天、30-59天和60-89天的逾期率为0.92%、1.63%和1.41%。同样具有规模优势的还有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企业。

大数据风控技术的发展让千万包括小镇青年在内的普通人都能平等、便利地享受网络小额借贷服务。

在前阵子刷屏朋友圈的励志故事里,小镇青年孙玲从深圳电子厂厂妹一步步成长为纽约程序员,人生逆袭之路整整花了十年(《我用了10年 从深圳流水线厂妹做到纽约高薪程序员》)。为了能够学习编程,她同时打三份零工,再加上父亲悄悄垫付的首期培训,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培训课程。

如果有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或许还有更多的“孙玲”可以改变人生。

 

商业价值+社会价值 = 普惠金融

在暴利驱使下,自古以来就有“高利贷”和“催债”的黑产,披上移动互联网的外衣,就演变出了“套路贷”、“714高炮”、“裸贷”等新形态。但是仅仅依赖高利率和暴力催收的借贷模式不仅违法,更不具有可持续性黑平台的的故事里充斥着大量吸引大众眼球的元素:金钱、暴力、色情、死亡……这些都是报道里的“吸睛元素”,大量的行业黑幕故事让公众将网贷与“恶”相挂钩。

但是,互联网技术是中性的,科技+金融本可以发挥其社会价值。具有数据优势和技术能力的平台,可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更多用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的概念被提出时,本身就包含了惠泽大众的公益属性。举个例子,2019年拍拍贷发起的“千人千万打拼基金”,该项目提供一千万作为小镇青年的打拼启动资金。同时,为了让资金得到更高效的使用,普惠金融机构还会为借款人提供更多提高生产力的服务。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不再单纯地追求纯利润收益,在商业回报之余也将投资的社会价值等因素纳入考量范围,授人以鱼同时授人以渔。帮助借款人更有效地使用资金,提升借款人生产力,也就意味着提升其还款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可持续的循环。这对小镇青年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利好。

小镇青年代表着大多数奋斗的普通人,他们是每天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快车司机……他们的目标朴素,大部分希望通过经营现金流良好的业务,实实在在地改善自己与家人的财富情况。每一笔小生意的起步,除了的启动资金,还需要经验、技能的加持。同样以拍拍贷为例,除了为小镇青年提供免息的“千人千万打拼基金”之外,拍拍贷还打造了小镇青年的“打拼大学”,邀请成功打拼出一番事业的小镇青年分享其经历、经验,并以课程的形式在线上分享实战得出的民间智慧。

技术让信息更平等,让金融更普惠,让知识更易得,这或许就是小镇青年自我奋斗、自我实现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