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菊花老是痒?4个菊部相关问题,肛肠科医生逐个解答


今天的菊部问题释疑,从4个小案例开始真实。

久坐少动长痔疮


A先生是一名办公室白领,平时的工作需要长时间久坐。最近经常出现拉完大便后便纸上出现鲜红色血迹,这让平时很注重身体“保养”的A先生很是紧张,前往医院求医就诊,医生告知A先生,他这是得了“混合痔”了。


痔疮是临床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俗话说“十人九痔”,足见“痔疮”发病率之高。我们人为的将“痔疮”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人们在得了“痔疮”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便血,便血的量可多可少,少则1、2毫升,仅仅是便纸上有少量血迹,多则数十毫升,表现为便后滴血、射血或喷血。


“痔疮”出血,血液的颜色大多表现为鲜红色,常伴有拉大便时,肛门里面“小肉球”(痔核)突出。



时尚达人节食后肛裂


B小姐是一位时尚达人,平时为保持苗条性感的身材,经常节制饮食,就是喝水都怕变胖。最近,B小姐有点苦恼,每次大便肛门都撕心裂肺的疼痛,还有滴血。

以为自己得了“痔疮”的B小姐自己前往药店买了“痔疮药”用,可是没有任何作用;饱受痛苦的B小姐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走进了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就诊,医生经过检查,告知A小姐,她是得了“肛裂”。


“肛裂”是指肛管直肠下段的慢性感染性、缺血性溃疡,多见于“便秘”或长期排便困难的人群,临床多见于青壮年,尤以20-40岁群体多见。


肛裂最主要的症状便血的同时,伴有肛门排便时和排便后规律性疼痛;肛裂便血量一般不多,多见便纸染血或者滴血,颜色为鲜血。



退休教师看书

看出结肠息肉


C伯是一名退休教师,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读报,每天一杯淡茶,一叠报纸,是C伯退休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因为喜欢看书读报,C伯对养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平时对自身也及其重视“保养”。


可不管C伯如何“保养”,身体还是出了问题。原来,一个多月前,C伯无意中发现自己经常在大便表面看到丝丝暗红色血迹;刚开始C伯认为只是一点点血迹,有没有腹痛、腹胀的,肯定是“痔疮犯了”,并没有在意。

后来在报纸中看到自己这种情况可能是“肠癌”,C伯急忙赶往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就诊,医生给C伯完善相关检查后,告诉C伯,他得的只是“结肠息肉”,并不是“肠癌”。


“肠息肉”是肠粘膜表面隆起性的一种病变,通俗的说,就是长在肠腔里的一个肉疙瘩。大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由于肠息肉一般很少出现临床症状,所以容易被忽视,大多数息肉都是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的。


便血是息肉的临床表现之一,肠息肉便血表现为无痛性大便带血,多表现为便时出血,排便后出血停止,大便表面带血,血量可多可少,色鲜红或暗红,一般血液不与粪便想混,当息肉数量多,个体较大,位置较高时,可出现予大便想混的血液。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肠息肉中的“腺瘤”,特别是绒毛状腺瘤被认为是癌前病变,需要早发现,早切除。



大学生吃喝无度

查出“腺癌”


D同学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平时生活、饮食无规律,夜生活丰富,经常与同学、朋友深夜外出,喝酒、宵夜,尤其偏爱吃腌制、烤炙食物。


因为年轻力壮,从来没觉得自己的身体会出什么问题,直到半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大便不成形,经常拉粘液血便,甚至是脓血便。

意识到身体出了问题的D同学在朋友和家人的劝说下来到医院就诊,医生在听取D同学的描述后,建议其检查结肠镜,发现在他的大肠里有一个菜花样肿物,表面已经溃烂,经过病理活检,被诊断为“腺癌”。


“腺癌”是“肠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肠癌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60-75岁为肠癌的发病高峰期。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生活习惯等各方面改变,肠癌以出现年轻化趋势,临床上越来越多中青年患者被诊断为“肠癌”。


尤其要警惕便血


便血,也是肠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肠癌的便血,表现为“带脓血”“带粘液”的血便,中晚期肠癌患者,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腹部包块、消瘦等表现。


当出现粘液血便、或脓血便时,一定要倍加小心,因为不管是典型的肠癌,还是诸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也会引起“粘液脓血便”的疾病也绝非“小毛病”。


所以,临床上小到“痔疮”、“肛裂”“肠炎”,大到“直肠脱垂”“克罗恩病”“肠癌”都可能会引起“便血”。


反复的便血,不仅会引起贫血,更应警惕是某些肠道疾病的信号,特别是某些肠道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应该引起大家的充分重视。


一旦发现便血,千万别简单的认为是“痔疮”出血,简单的用些“痔疮药”应付了事,应该第一时间前往医院专科就诊,专业医生的一次“简单的”检查,比如肛门指检、肛门镜检、结肠镜检查等,就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 reading o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