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抓住 Kubernetes,这家企业倒了!

今天,容器编排服务企业 Containership.io 宣布停止营业。这家总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公司将在 10 月 31 日后停止平台服务。而这一切的根本,是因为没能及时抓住 Kubernetes 的发展机遇。

翻译:bot(才云)

技术校对:星空下的文仔(才云)

以下内容译自 Containership.io 的创始人兼 CTO Norman Joyner 发布的官方博客:

The Ship has Sailed

时机已过

五年前,那时的基础架构空间还全然不同。一些公司,比如我曾经工作的公司,正在研究如何大规模编排容器。但对于当时的大多数企业,他们甚至都还没开始关注容器。

容器太年轻了,也发展得太迅速了,以至于我们今天所依赖的大量关键云原生生态系统项目,在那时根本不存在,一如 Containership 也不存在。

始于“心痒”

那时候,我和另一位共同创始人 Phil 是一个小型运维团队的成员。当时我们对 Mesos 和 ZooKeeper 之类的容器编排系统很失望,它们有很多 Bug,开销也大,如果想让容器跨区域、跨云正常运行,我们需要构建自己的服务网格和负载均衡。

所以理所当然的,我们决定构建一个容器调度程序来解决我们日常面临的问题,当企业需要在任何云供应商上大规模运行容器时,它能提供功能齐全且可迁移的体验。下面是我们设计 Containership 时的一些原则:

  • 这个软件应以单个 package 的形式发布,以减轻运维开销和持续管理压力;
  • 用户体验是最重要的,简单是关键;
  • 我们构建的所有内容都应与云无关,促进向多云迁移是我们的使命
Containership,起航!

2015 年初,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辛苦工作,我们参加了 TechCrunch Disrupt 创业竞技场,提出了一种关于构建软件即服务(SaaS)产品,方便企业跨云部署和运行我们的开源 Containership 编排项目的想法。

需要说明的是,那时我们还没有构建 SaaS 产品,也没有围绕这个想法开展正式业务。但令我们惊讶的是,这个想法被接受了。同时,在我们将产品展示给成千上万的观众之前,我们有一个月的时间围绕编排项目构建一个产品。

我们把它命名为 Containership Cloud,虽然称不上是原创,但这个名字却很经典

随着 Containership Cloud 的推出,我们之后又支持自动将 Containership 集群部署到 DigitalOcean 和 AWS,以及创新性地提出利用快照和恢复系统在云供应商之间迁移基础设施。我们想证明基础设施的未来是多云,工作负载可迁移必将成为现实在一个 AWS 是大赢家的世界里,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云的商品化。

TechCrunch Disrupt 的启动标志着 Containership 的吸引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筹集到了一轮种子投资。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们聘请了一支出色的团队进一步完善 Containership Cloud Platform 技术,拓展合作伙伴关系和营销渠道。我们将平台扩展到支持 12 个云提供商,几乎囊括整个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我们构建并维护着 50 多个市场项,从简单的博客软件到复杂的系统(例如 Cassandra),只需单击一下即可将其部署到 Containership 基础设施。

再加上日志聚合、度量标准收集、完整的基础架构备份、IAM 和 SSH 密钥管理,我们一度坚信 Containership Cloud 是部署和管理市场上多云容器化基础架构的最全面的解决方案。

但不幸的是,尽管用户采用率很高,我们依然难以找出产品的合理盈利方式。我们一直在尝试针对每个用户、每个节点和每个应用程序的定价策略,但它们都没有取得显著成功。在此期间,我们从用户和潜在用户那里注意到一个共同话题,他们想知道 Containership 和 Kubernetes 有什么不同

Kubernetes 的崛起

这里我不想啰嗦 Kubernetes 的背景故事,大家只需要知道,它是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开源项目之一。我相信诸君也已经知道,Kubernetes 在过去几年从根本上改变了 IT 基础设施的面貌。

2017 年,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自己在做的东西。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是什么让我们与众不同?很快,我们意识到容器与容器编排带来的最大的价值不一定在业务流程层面,而在于我们正在构建的、直观的多云控制平面(PaaS) 。

尽管很困难,我们最后还是选择放弃在开源 Containership 上的多年耕耘,转而投向 Kubernetes 为客户提供一致的体验。

平台革新

2018 年,我们在哥本哈根的 KubeCon EU 上正式发布了第一个版本的 Containership Cloud,其中包括对部署 Containership Kubernetes Engine(CKE)集群的支持。虽然新产品只支持运行在 AKS、GKE 和 DigitalOcean 的 CKE 上 ,但我们有能力在短期内把支持扩展至整个云市场的 70%。

从那时起,我们开始:

  • 通过参与 ClusterLifecycle 和 MultiCluster SIGs,与Kubernetes 和云原生社区保持联系;

  • 发布 Cerebral,一个可插入的集群自动缩放解决方案;
  • 发布 Konstellate,一个用于构建和可视化 Kubernetes 应用程序的 GUI;
  • 为终端用户提供经过认证的 Kubernetes 发行版(6 个版本),用户只需单击即可完成极其简单的集群升级;
  • 通过在 Containership Cloud 平台上提供集中用户、团队和 RBAC 管理,包括全面的集中审计日志,解锁 IAM;
  • 为管理多云基础设施构建了最可用的仪表板。

我为我们的团队在 Containership Cloud 平台、CKE 和社区中所做的工作感到无比自豪。在过去四年中,我们有幸为诸多重视我们工具的企业运营基础设施,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走向尾声

但是,我们还是缺少资金。Containership Cloud 平台推出已经快一年半了,我们还没能从中获得资金回报,从而构建一个可持续的业务。作为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责任在我

令我难过的是,截至本周,Containership 已停止作业。Containership Cloud 平台将持续运营至 2019 年 10 月 31 日,届时我们将无法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平台将永久关闭。为了防止对 Kubernetes 集群造成不必要的破坏,企业用户必须将其基础设施移出容器云。

对于那些多年来一直支持我们的人,我们由衷表示感谢。

-END-

五年前,Containership.io 诞生

18 个月前,Containership.io 走向 Kubernetes

本月初,宣布产品支持 Kubernetes v1.15

今天,这艘船(ship),沉没了

?社区全新云原生调研启动?

为了深度调研国内云原生发展现状,K8sMeetup 中国社区和才云科技联合众多中立社区和企业,诚邀广大公司决策者和工程师参与问卷调研,打造中国云原生落地情况白皮书。

这份白皮书能向你提供:
  • 中国企业云原生落地进度与规模;
  • 国内企业落地云原生的原因、痛点和规划;
  • 最受企业关注的云原生技术和应用领域;
  • 企业对提高自身云原生技术实力的需求;
  • 国内云原生与 AI 等技术的结合情况;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参与问卷调研

推荐阅读:




在看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