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知乎热榜 | 华为紧急下单了,骑电动车要戴头盔了,失联女翼装飞行员被找到了


本周知乎热榜

(5.18 - 5.24)


在知乎,每一个问题都怀揣着三个梦想:上热榜,上热榜,上热榜。


然而,热榜上的风云变幻,或许只有被提问者和万千知友亲手送上榜的问题们才会懂。


知乎君紧盯每周热榜,今天就来带大家看看本周都发生了哪些热门事件。



01

华为向台积电紧急下 7 亿美元大单



涉及华为与台积电的报道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先是台媒报道,华为对台积电追加 7 亿美元大单,生产 5nm/7nm 芯片。


随后不到一个小时,又有媒体报道,台积电已停止接受华为的新订单。


再接着……台积电辟谣回应,称停止接单的报道「纯属市场传言」。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TMT 记者 王同学怎么了 分析道:


事情源于之前美国突然升级了贸易协议,即「只要企业涉及到使用美国技术,供应华为就要得到美国政府的许可」。


而台积电生产芯片需要用到美国软件,给华为的供货便受到了影响。


现在没了台积电,华为基本上找不到其他拥有台积电代工同等技术的公司代工,国内芯片代工技术并不高,连 plan b 都很难找。芯片没得生产,涉及到芯片的华为业务(不光手机,还有 5G 通讯,车联网啥的)就要黄了。


紧急下订单是因为目前离贸易协议还有约三个月的缓冲期,在缓冲期内台积电依然可以把产品发给华为,时限一到必须得到政府许可。


华为目前就紧急下了订单备货,存着以防止下半年出现芯片短缺。


知乎机构号 雷科技 介绍,加急生产的这两种芯片,如无意外将分别用于海思麒麟 1000 系列和 900 系列。


而站在台积电的角度呢?


知友  一直喝稀饭 分析,如果台积电丧失了华为这样体量的客户,将会面临较大经济损失,这就涉及到经济博弈问题


相关企业若相应美国的政策,其行为实质是破坏市场规律的,是以相关企业牺牲自己商业利益作为代价的,故此若美国并没有提供相应的补偿(或相关企业不响应所产生的损失更为巨大),则此联盟是极难长久的。


他总结道:华为本次对台积电的急单,不仅有一定的储备价值,还会给台积电带来一定的(经济)压迫效应,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其与美方进行相关博弈的手段与效能。


如果台积电再也无法接华为的订单,那华为便需要寻找其他代工厂以代替,国内芯片市场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这件事影响的不会仅仅是两家企业。


再将眼光放远,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个普通人,也不一定能够置身事外。



02

骑电动车要戴头盔了



近日,公安部交管局下发通知自 2020 年 6 月 1 日起将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


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后 王亚辉 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获得了 2200+ 赞同。


但为什么是今年 6 月 1 日呢?



下面我们看一组数据。


今年 4 月 9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透露了一个数字:


当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大约 2.6 亿辆,千人汽车保有量从不到 10 辆暴增到 180 多辆,达到了全球平均水平。


这个结果大家也基本能直观的感受到,大街上的车确实太多了,下班时间更是堵得水泄不通,但是如果你再看看周围,双轮电动自行车也不少。



下面再看一组数据。


2019 年 11 月 22 日,2019 中国自行车产业大会会上以一组数据,披露了目前国内中国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趋势,去年年底我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近 4 亿辆、电动自行车近 3 亿辆,均位居世界第一


半年过去以后,按照各大电动车企的销量报表和年产量趋势看,电动双轮自行车社会保有量明显已经超 3 亿辆,超出汽车的 2.6 亿保有量,电动自行车的增长趋势也大于汽车。


但是这 3 亿辆电动车中超过 90% 属于超标车,这些车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按照各地给出 3-5 年的过渡期,也就是说 3-5 年内换购市场的需求将会超过 2.5 亿辆新国标电动车,保有量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翻一小番,未来的电动自行车出行市场的需求依然旺盛。


疫情期间,大家近距离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基本是以电动双轮车为主。


今年将会是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全面超越汽车的一年。



电动自行车的基数太大了,已经到了不得不干预的程度,无论是从大的交通安全考虑,还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保护,正确佩戴头盔对道路上每个司机(电动自行车和汽车)背后的家庭都意义重大。



据统计,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小汽车是导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车辆,交管部门也对近年来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发现涉及电动自行车的死亡事故中很多骑乘人员因未佩戴头盔而死于颅脑受损。


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 60% 至 70%,对保护民众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2019 年 7 月 11 日,浙江宁波一辆货车右转弯时,将一名骑电动自行车的男子撞倒,并从他的左肩部和头部直接碾压过去。


幸运的是,当时骑车男子正确佩戴了安全头盔,在遭遇碾压时,有效地保护了头部,奇迹生还。 



但是这种奇迹仍然是小概率事件。


2012 年 9 月,江苏省某科研团队做了一项关于电动自行车驾驶行为的横断面观察研究。


结果显示在收集到的 800 辆电动自行车驾驶行为中,有 70.9% 超过了设计的时速极限 20 km/h,有 38.3% 的人在进入十字路口时没有遵守道路规则,而只有 2.2% 的人戴头盔。


男性骑乘电动自行车更容易超速驾驶和违反道路规则,而骑有踏板的电动自行车更少使用头盔来进行自我保护。


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电动自行车男性骑行者,不安全的骑行行为(如超速,违反道路规则和不戴头盔)是司空见惯的。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需要采取旨在提高电动自行车安全性的法律措施。


七八年过去了,目前骑电车佩戴头盔的习惯仍然没有养成,大街上骑行带安全帽的仍然少之又少,大多数人仍然认为自己骑行时车速不快,不需要佩戴头盔,这种意识可能需要一代人去培养。


6 月 1 日执行骑电动车戴头盔这个规定,依法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的措施,有利于大家逐渐养成骑行安全习惯,增强驾乘人员交通安全意识,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当然,儿童安全座椅、后排安全带等使用的意识也没有建立起来,大家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总之,这个规定时刻在提醒大家:关键时候,头盔能保命,大家谨记! 




03

天门山失联翼装飞行女大学生被找到,已不幸身亡



据媒体报道,5 月 18 日上午,失联近 6 日的翼装飞行女大学生刘某被找到。



据张家界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和参与救援的浙江公羊救援队、张家界市蓝天救援队消息,刘某已不幸身亡。


在女飞行员的社交平台可以看到,她是一名 95 后女生,热爱极限运动。


有知友对此表示:真心希望,大家对极限运动有热爱的前提下,也应该要有敬畏, 有尊重。


我在菲律宾学潜水的时候,和我的教练喝酒,他就唠了一些潜水业界问题,我觉得挺能解释这事的。


他说,现在 PADI 体系下, 一个有游泳基础的正常人,从 0 开始到拿教练牌,6 个月,100 多次下潜就可以。


太多的人,为了赚钱,或者为了装 B,都追求这种速成,6 个月一到,120 次下潜左右,就立刻拿牌做教练,FD 都没去过几次,中性浮力都马马虎虎就开始带学生,能教出点啥?


喝得高兴, 他又指了指楼下, 说店里这些菲律宾本地小黑 DM(潜导),随便哪个都有千瓶以上的经验, 人家没教练证而已,但是经验和能力可比这些速成「教练」强太多了。


潜水很流行 OW 和 AOW(进阶潜水员)连着考,我本来也要考 AOW,他很不赞同,骂我,说你才入门,马上就要学进阶,学顶尖浮力控制,你拿什么学呢? 拿勇气?


勉强学了也还是没理解,还不如省下钱多去FD(fun dive)几次,多多体会才能掌握。


这事换成这位小姐姐,虽然她已经跳了很多,听说是 500 次,有证书,但认真看了看她微博,2019 年的 1 月才开始第一次接触翼装,刨除其他上学,滑雪,潜水时间,她练习翼装的时间才多少呢?


短时间大量跳只能是满足证书的「条件」, 而无法达成实际上的经验,比如一天刷 10 个瓶子,潜水 10 次,都是同一地点,同一深度,同一路线,的确满足了教练里面的潜水次数要求,但是潜水经验进步大么? 


不会,因为条件太相似了。


去年上映的 free solo,徒手攀岩,相信很多人都看了,主角在进行酋长峰的徒手攀登前,花了 2 年时间,在有保护的情况下攀登了整整 60 次酋长峰。


而他本人是从 5 岁开始攀岩,一直没间断的参加比赛,去各地攀岩,成年后更是放弃学业,成为一名以攀岩作为职业的-真-职业选手。


这位小姐姐, 才接触翼装 1 年多, 哪怕已经满足了次数, 但她资历真的已经到了教练级, 甚至大神级?可以去完成商业拍摄的程度?  


我理解是否定的。


这类圈子对美女都是很宽容的,因为女性太少,所以,年轻漂亮就是正义,人人都会花样夸你,赞你,捧你,可惜,这些夸赞不能替代真正的专业能力,也不能在生死一线救她一命。


看到有文章说什么她的潜水滑雪, 都达到教练水平, 滑雪我不懂, 但是自由潜我了解过。


AIDA 这个 4 星证, 有基础和练习的人 10 天内学完,慢一点的 15 天-45 天,天天练,磨也磨会了,这种最快 10 天可以完成的证书,叫做有教练水平? ? 说一句捧杀,真不冤枉!


(关于 AIDA 的 4 星难度大家有分歧,但是有足足 3 个月在海边的时间去考,还难么? 我很耿直地说,这个难是真的证书的要求很难, 还是钱不够/时间不够的难呢?)


杀君马者,道旁儿也。


真心希望,大家对极限运动有热爱的前提下,也应该要有敬畏,有尊重。


安安,RIP。


她曾公开表示,「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择的路。」



04

郑恺苗苗结婚 魏晨结婚



5 月 20 日,魏晨在微博官宣结婚。



随后,5 月 22 日,郑恺苗苗分别发博,官宣结婚。



更多详细内容可打开知乎搜索「魏晨」「郑恺」「苗苗」查看~



05

政协委员建议将 HPV 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目前,我国城乡妇女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局长于鲁明提交提案,建议将 HPV 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9-14 岁女孩免费接种),努力将宫颈癌疾病对我国女性的威胁降到最低。


中山大学 分子医学硕士在读 路沛沛 从专业的角度表示:支持,且希望能尽早开放男性接种 HPV 疫苗。


HPV,全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HPV疫苗在预防宫颈癌方面成效显著,因此经常被称作宫颈癌疫苗。


但不是只有女性会感染 HPV,也不是 HPV 疫苗只对宫颈癌有效。


人体感染 HPV 后主要引起皮肤、粘膜不同程度的增生性病变,最常见的是口咽部、肛门和生殖道,且男性和女性都可能感染。


目前已经确定的 HPV 型别超过了 200 种,根据其导致肿瘤的危险性,可将 HPV 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



常见的高危型 HPV 亚型(如 HPV16、18、31、33、52、56、58 型等)与宫颈癌相关。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


其中 HPV16 和 18 型与宫颈癌相关性最为密切(全球超过70%宫颈癌与其相关)。


在我国宫颈鳞癌患者中,16 型(76.7%)和 18 型(7.8%)最常见,其次是 31、52、58 和 33 型;在宫颈腺癌患者中 HPV16 和 18 型的感染率分别是 35.1% 和 30.6%。


另外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可导致 88% 的肛门癌、78%  的阴道癌、15%~48% 的外阴癌(与年龄有关)、51% 的阴茎癌和 13%~60% 的口咽癌(随地区变化),在以上肿瘤中 HPV16 型都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


常见低危型 HPV 亚型(如 HPV1-12、17、19-25、27、46、47 型等)主要引起跖疣、扁平疣、寻常疣、尖锐湿疣、喉乳头瘤等。



宫颈癌有多可怕,我们看看下面的数据:


我国 2018 年宫颈癌年新发病例约 13.1 万,死亡人数约 5.3 万。


宫颈癌在 30 岁前发病率较低,30 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病率迅速上升,45 岁左右发病率达到峰值。


在中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于第 1 位;在 15~44 岁女性中,宫颈癌是排名第 2 位的恶性肿瘤,仅次于如乳腺癌。


近十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还呈现出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而很幸运的,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唯一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并有望彻底根除的癌症。


所以,HPV 疫苗的出现本身就意义重大。将 HPV 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将造福万千女性!



为什么免费给 9-14 岁女孩接种呢,因为未发生性行为的女性中接种 HPV 疫苗将获得最佳预防效果。


WHO《HPV 疫苗的立场文件》建议,HPV 疫苗引入应作为预防宫颈癌和其他 HPV 相关疾病战略的一部分,在首要目标人群(9~14 岁女性)和次要目标人群(15 岁及以上女性)中开展 HPV 疫苗接种。


全球消除宫颈癌模型显示:如果没有进一步干预,在 2020-2069 年期间,将有 4440 万宫颈癌病例发生。青少年女性HPV疫苗覆盖率扩大到 80%~100%,35~45 岁女性中,宫颈癌筛查覆盖率增加到 70%,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我国都急需提高 HPV 疫苗的接种率。


把 HPV 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计划既是造福民众的一项举措,也是响应了国际号召。


HPV 疫苗对于男性的意义:



HPV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


HPV 病毒不仅会导致宫颈癌,还和 50% 的阴茎癌、20% 的口腔癌、90% 的肛门癌和尖锐湿疣密切相关。


美国疾控中心估计,70% 的口咽癌可能都是由 HPV 引起的,其中每年大约有 12600 病例是男性。


男性打 HPV 疫苗一方面保护自己不受 HPV 感染而引发相关疾病,可降低男性罹患生殖器疣、阴茎癌、肛门癌的风险。


另一方面男性进行 HPV 免疫以后可以降低自身携带病毒的几率,也有助于保护女性。


至于 2 价、4 价、9 价打哪一种,最基本的 2 价纳入免费接种序列,对于预防大部分宫颈癌已经够用了。


如果想扩大预防范围,可以自行接种 4 价和 9 价疫苗。


下图可供参考




06

医学生都不愿意当医生了吗?



最近,这个问题上了热榜:


如何看待「每年有 80 万的医学生毕业,然而成为医生的只有 2.2 万」?


接着小编又搜索了下,发现这个观点直到今年,还是时不时就有自媒体引用,几乎可以说是「年经话题」了。


这个话题能持续地引起关注,背后原因在于它传达了这样一种潜台词:现在的人(越来越)不愿意去当医生了。


对此,医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田吉顺 早在三年前就引用了卫计委的统计数据,证明:中国的执业医师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每年医生的增加数量也在上涨,除了 2002 那年出台执业医师法,导致许多老医生没有获得执照。


知友 赵浪 也表示,这个说法是数量级的错误:


「大学本科才 400w,五个大学本科生中一个就是医学生?」


「一年 2w 个(医生)的话,全国 1000 家三级医院,每个医院只分到 20 个人?」


协和医学院博士 刘不言 也在昨天去查了统计数据,通过「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得出人均医生数量确实在增加的结论。但这无法解答他看到的另一组关于医生资格报名人数减少的数据:



通过多组不同维度的数据结合,知友 刘不言 发现:医生总数在稳步增加,但年轻医生大幅减少,这个群体在变老。


他猜测,增加的医生大多是 2002 年没有通过医师资格考试的残余。


结合其他医学专业知友们的回答来看,尽管原问题中的数据经不起查证,但医学生的就业抉择难题确实值得引起注意。


知友 Dr.X 表示,「想去大医院门槛太高,淘汰率惊人;但是小医院里待遇和条件太差」。


从站内许多讨论也能看出来,医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很辛苦,希望他们潜心苦读数年的这些知识都能被用上。





以上就是本周值得关注的热榜精选。


戳「阅读原文」,更多有趣内容尽在知乎热榜~




知乎神吐槽 | 你们麻醉后说过什么蠢话?
你最最最最尴尬的一次经历是怎样的?
知乎好问题:抖音是否正在摧毁当代女性的价值观?



点亮「在看」,和更多人一起围观